母親患上柏金遜症 理財計劃如何應變?

· 保險,退休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普遍來說,2010年代以前的危疾保險,柏金遜症只保障至65歲,因此讀者的母親未能獲得賠償。加上柏金遜症為神經系統疾病,現時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物理治療及心理輔導等,亦非一般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之內。所以,以讀者的情況,確實需要提前真金白銀地預備長期照顧的開支。

很多時候,擔心及憂慮源於未知;如果有清晰的財政預算,自然可以更容易面對。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範疇:
1)改善家居的開支
透過職業治療師的協助,分析母親起居生活及實際家居環境所遇到的障礙,透過使用輔助器材及改善家居佈置,提高母親的自我照顧能力。視乎居住環境的狀況,純粹基於需要的裝修開支約10多萬,包括無障礙通道,改造浴室等。不過,如果需要順便全屋翻新,所需開支自然更高。
2)物理治療的開支
物理治療師會設計個人化的康復計劃,加強適當的肌肉鍛鍊提升自理能力。根據市場資訊,每次收費約數百元。假設每星期一次,就等於約每月3000港幣的額外開支。
3)藥物治療的開支
現時,由於有政府公立醫院的保障,治療柏金遜症的藥物並非沉重的負擔。
參考: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24.html
4)長期照顧的開支
如果家人沒有時間提供長期照顧,可考慮聘請家傭。市場上有專門培訓家傭以及協助照顧的服務,每月收費約1000元左右,連同家傭的薪酬,約6000港幣左右的開支。如果希望更專業的護理,可考慮聘請有護士資格的家傭,市場收費約每月10000左右。假設情況輕微並妥善受控,則無須考慮院舍安老,心理上亦更為容易接受。
綜合以上數字,每月額外開支可多可少,預算控制在每月10000之內,是切實可行的。

接下來,需要為自己及子女建立三個有不同目標的戶口,當中的錢只用於設定的理財目標,無後顧之憂地妥善理財。

A)教育儲蓄:可一筆過分配100萬於穩定的儲蓄保單為兒子準備教育儲蓄,10年後可輕鬆增值到150萬,足夠世界上除美國外大部份的熱門升學地點有餘。

B)退休計劃:利用50萬的資金,及每月5000港幣的現金流,由現時開始計劃退休。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小看以上小數目帶來的威力。只是5%的年回報,一筆過50萬港幣,加上每月5000港幣,持續儲蓄23年,於65歲時可為讀者帶來400萬的退休金。

C)明天儲蓄計劃:當將來升職加薪時,把額外的收入撥入以上B)的退休計劃之中,加速滾存退休金!
人的心理很特別:我們很難要放棄現在的生活模式,又或者我們根本減少不了現在的生活開支。但是,我們可以承諾自己,當將來收入增加時,有系統地增加儲蓄。

只要能執行以上三點,照顧母親,供養兒子,以及自己退休都可兼顧。財務策劃師的角色,是提供分析,建議,鼓勵和支持,最終當然需要讀者執行才能做到。

注:過去10年,危疾保險的條款有顯著的提升,現時普遍柏金遜症也能保障到100歲。市場上有些保險公司可提供為舊客戶更新條款的途徑,詳情可諮詢持牌保險代理。

*以上內容為一般市場資訊,並不涉及任何銷售及投資建議

enquiry@giffordch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