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世上的事物並非如大部分人所看一般。看透事情的本質,才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今次用不同角度,看看儲蓄保險和存款的分別:
1)見山是山
存款,顧名思義,就是存錢在銀行,然後銀行給予我們利息,它是相當穩定而保證的。銀行會保證本金,由於過往曾經發生過銀行擠提倒閉等事件,今天更加有政府的存款保障計劃,保證萬一銀行倒閉時客戶能夠取回存款,上限為50萬港幣。
儲蓄保險,就是存錢在保險公司,然後保險公司給予我們現金價值,當中包括保證現金價值以及盈利的分紅。保證現金價值,會根據客戶投保的金額而變化。舉例保證現金價值200萬,就等於保證200萬了。分紅就視乎不同公司,但大多數都相當穩定的。原因很簡單:所有的預期分紅都受到高度的監管。同樣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受保監局以及保險公司條例監管,萬一保險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狀況,就會接管並維持對保單持有人的承諾。
再者,儲蓄保險對保險公司來說,沒有保單持有人大規模賠償的理賠風險,因此,「擠提」就不能發生,而分紅就能穩定派發。
2)見山非山
銀行存款的盈利模式,就是利差。在銀行的財務報表上,客戶的存款其實是銀行的負債,客戶的貸款才是銀行的資產。銀行賺取的收益,就是它貸款出去的利息,減去它派給客戶的利息。
從根本上來說,是零和遊戲。
在達至平衡的市場利率下,它給你的利息越少,它賺的越多。只要透過輿論或「教育」,讓社會大眾願意把錢長期不投資的錢放在銀行,它便能繼續賺取利潤。
儲蓄保險的盈利模式,是死亡差,利差以及營運差。由於保險是精算的產物,它的收益除了一般人都知道的長期投資外,更重要的營運保險生意的利潤,以及一部份保單持有人提早退保或死亡為其他保單持有人帶來的「收益」。
換句話說,是除了利差外,更是和保單持有人一起,賺取統計學上的長期回報。
3)見山仍是山
無論銀行存款抑或儲蓄保單,到最終都一樣是錢。錢,就是購買力。
而在現代社會,購買力,即是信用(Credit),因為這是現代金融的基石。
因為我們相信銀行會兌現承諾,因此才存款於銀行。
因為我們相信保險公司會兌現承諾,因此才購買儲蓄保險。
因為我們相信政府會兌現承諾,因此才願意擁有錢,又或者是法幣,又或者是鈔票。
最終,其實就是相信美國政府會兌現承諾,因此聯儲局才能發行美元,而美國債券則成為主權國家的大部份儲備。
但是,錢帶來的購買力,會隨著時間因為通貨膨脹而減少,因此,我們需要把錢好好利用,才能維持甚至增加我們擁有的購買力。
總結:既然人生需要為未來預備足夠的購買力去實現人生目標以及照顧家庭,自然我們應該開放自己的思維,訂立短中長期目標,然後運用適合而穩定的工具去實現理想。
如果低風險的工具已經足夠幫你達成人生夢想,為何又需要冒險賭博呢?
錢可以賭,但家人的健康,子女的成長,幸福的退休生活,又豈能賭博呢?
作者:程俊昌(Gifford)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CTP認可信託專業人員|AEPP家族財富傳承師
願景:為企業家和專業人士帶來財務富足,有選擇自由的人生
延伸閱讀:建立保單被動收入系列經歷十幾年以及幾百個客戶家庭的經驗累積,以文字來分享如何利用保單來建立被動收入的精華文章,將會不斷更新。
四)儲蓄保單階梯策略